2022-09-19 09:10:44
2022年以来,全国120多省市先后300余次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放松限购、放松限贷、放松限售、财税托市、降低首付比例等方式,从买房可涉及到的各方面来为购房者创造便利条件。
近日,国家也频繁出手,国家发改委宣布,中央预算投资15.7亿元,紧紧围绕支撑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国常会决定实施“12万亿救市计划”!
言值都市圈
1.督查组进入12省落实政策
据中国政府网,国务院25日召开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重要讲话。
李克强说,各部门在稳经济大盘这个大局面前都有责任,要有更强的紧迫感,确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政策举措上半年基本实施完成,为加大实施力度,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6方面3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5月底前要出台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应出尽出。
图源:网络
要用“放管服”改革的办法优化政策实施流程,密切跟踪实施情况,该完善的及时完善,确保政策受益主体不漏户、不漏人地清晰了解和应享尽享。这些年我们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宏观政策仍有空间,要继续做好政策储备。李克强说,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地方肩负着促进一方发展、造福一方的重任,要守土尽责抓落实。不断解决两难多难问题,是对各级政府行政能力的考验。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完成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全面把握,防止单打一、一刀切。要创造性工作,因地制宜挖掘自身政策潜力,帮扶市场主体纾困、稳岗拓岗等政策能出尽出。
对国企、民企、外企等各类市场主体要一视同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创造性,坚持用市场化办法、改革举措解难题。进一步打通物流和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堵点,推动复工达产。扎实保障民生,及时把失业保险、低保、救助等资金发放到群众手中,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国务院26日将向12个省派出督查组,对政策落实和配套开展专项督查。对各地二季度经济主要指标,将由国家统计部门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分省公布,国务院对相关工作情况予以通报。
此次会议,覆盖到全国2844个区县,超过10万地方官员参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大阵仗,非常罕见。
言值都市圈
2.中央拿出12万亿稳经济
5月23日国常会决定实施的“6个方面33项措施”的一揽子稳经济计划,这个重大计划也被市场称之为“12万亿救市计划。
此项措施,释放出12万亿左右的天量资金来推动整个中国的投资拉动,而且这些额度必须要在2022年全部投入,尽快拉动经济恢复正常。
其中仅仅是针对房企的信贷额度就猛增了8000亿之多。给房企信贷支持主要是为了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
在12万亿综合刺激方案出台之前,各地对于楼市的扶持主要是政策上的,比如放松限购,多孩家庭可以多买一套房,放松限售,3年改2年,降低税费,免除契税等手段。
而在12万亿综合刺激方案落地之后,相信各地对楼市的扶持也会相应地加大力度,在金融上面会向楼市进行倾斜。当大量资金开始向楼市倾斜,楼市的成交量会回升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楼市回暖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楼市成交量回升固然可以拉动市场经济快速回升,但市场经济快速回升的同时也会产生副作用,那就是房价也要跟着上涨。
这一波政策扶持会让房价涨多少现在还不敢断言,但大势已经指明了接下来的房价必然是向上波动。
言值都市圈
3.国家高频率出手稳楼市
从5月15号开始,国家层面就开始出手稳楼市了。
5月15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通知,对于贷款购买普通自住房的居民家庭,首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调整为不低于相应期限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减20个基点,二套住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按现行规定执行。
5月1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题保就业座谈会其中提到,看得准的新举措能用尽用,5月份能出尽出,努力使经济较快的回归正常轨道。城镇化是必然趋势,支持居民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5月20日,央行再次发布公告,贷款市场最新报价利率(LPR)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
5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轨道确保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决定,实施6方面33项措施。
房地产作为国内经济的压舱石,目前仍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份额。因此房地产能否平稳发展,也关系到本年度经济发展能否按期完成。这一要点从每次经济相关会议房地产都被着重提及中能够看出。
言值都市圈
1.北上广深纷纷下调房贷利率
一句话总结:经济形势,很紧张!当下的时间节点,非常重要!
水,要继续放!政策,要继续松绑!
接下来还会有什么大招?一旦大招发出,楼市瞬间点燃,上车的窗口怕是要彻底关闭了,今年留给上车有价值城市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一边是货币放水,一边是宽松的楼市政策,限购放松,限贷宽松,利率下调,今年会是6年以来最好的买房时机。
总之,时间紧,任务重,稳经济,终于到了争分夺秒的时刻了!
6月份,国内外的超预期变化,或许都会迎来意料之外的拐点。
信息来源:财联社、楼市观察者壹号、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