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新媒体

1976年王洪文调兵入京,叶帅致电孙玉国怒斥:“你真是太糊涂”

2023-05-24 11:03:02

整容 https://www.120ghw.com/

1976年9月毛主席去世之后,全国陷入一片巨大的悲痛之中。同时,风雨欲来风满楼,众人都预感到可能要发生大事。

果不其然,在一个黑夜,北京城外有几辆装甲车要进京。主持大局的叶剑英得知消息后拍案而起:“调查清楚,是谁发动的命令!”

让装甲车进京,无疑是一种威胁,不仅是对部队不尊重,更是不把中央看在眼里。

随后叶剑英得到消息,调动装甲车的是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叶剑英得知后即刻给孙玉国致电,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而孙玉国也感到委屈,他解释道:

“我是听王洪文的命令,我不知道实情是怎样的啊。”

“你这人实在太糊涂了!”叶剑英不禁怒斥道。

然而王洪文为何要让装甲车进京?叶剑英又为何会将听从命令行事的孙玉国大骂一通呢?

粉碎一场政治阴谋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溘然长逝,全国以至于全世界都在举悲伟人的离去。因为大家都清楚,这位来自东方的革命导师就这样与世长辞,失去了精神领袖会让全国陷入了恐慌之中。

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容易出岔子,维护社会稳定就成为了中央领导人的职责。面对紧张的局势,有心之人想要尽快完成权利的交接,为了能够撼动大山,王洪文决定要“逼宫”中央。

于是他向当时任沈阳军区政委的毛远新提出指令,要求从辽宁调集装甲车进京,而副司令员孙玉国在没有见到任何党中央发布的文件批示的前提下,就贸然以为是出于中央需要,便欣然同意了。

说起王洪文,众所周知他在毛主席生前,被委以重任,因为毛主席看重他工人阶级出身的身份,认为王洪文能够带领群众、并走回群众。

孙玉国

但王洪文却在毛主席去世之后,认为全局纷乱,又怕自己资历不足难以服众,慌乱之下决定调集装甲车进京,为自己撑腰。

这样荒唐的举动和幼稚的想法着实让中央领导人震惊不已,好在坐镇中央的叶剑英早已对王洪文有了警惕之心。

他一早就看出王洪文并不可靠,于是在毛主席去世之前就联络了汪东兴,而汪东兴得知情况之后,以防万一,于是在王洪文等人身边安插了李鑫。

李鑫作为王洪文机关政要的秘书,得知自己的任务后,便悄然跟在身后,监视王洪文的一举一动。果不其然在毛主席去世之后,王洪文便坐不住,这才有了前文提到的画面。

当时所有的军事装备和活动都必须要经过中央审批,私自调令军队,不仅是对军队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在藐视人民的生命安全。

中央领导人正商议该如何处理此事,主持大局的叶剑英拍案而起,大声说道:“调查清楚,是谁发动的命令。”

随后叶剑英便从汪东兴那里,得到了李鑫的消息,调动装甲车的是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孙玉国。叶剑英得知后即刻给孙玉国致电,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你这人实在太糊涂了!”

而孙玉国也感到委屈,他解释道:“我是听王洪文的命令,我不知道实情是怎样的啊。”

在孙玉国眼中,王洪文作为国家副主席,想法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本以为调动装甲车是有急用,没做多想就进行审批,以至于差点酿成大祸,对此他悔恨不已。

王洪文

叶剑英见他毫不知情,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他觉得王洪文此举实在过于冲动,若是酿成大祸,未来又怎对得起毛主席的嘱托呢?

于是叶剑英即刻找到华国锋,对此事进行了一番商量,最终决定不能任由王洪文这般胡闹下去,若是放任,社会必然会陷入一片动荡之中,到时候群情激愤,他们的江山怎么办?

所以经过一番商议,最终决定为了社会的稳定,必须要逮捕王洪文,才能制止他下一步的行动。

但王洪文如今担任国家副主席,此时也没有任何罪状直指王洪文入狱。最终决定设计一个圈套,对王洪文进行埋伏。

于是几天后王洪文也接到了前去开会的消息,他知道装甲车进京造成的恶劣影响,王洪文也感到心虚不已。

于是硬着头皮前去参加会议,但刚进院落,却发现周围空无一人。王洪文感到奇怪,正当他走进正厅大门的时候,专案小组忽然向他走了过来。

王洪文眼见势头不对,即刻转身就跑,不曾想他早已被包围。还不等跑出门,埋伏在暗处的卫士忽然冲了出来,王洪文还没反应过来,他们便将王洪文的两条胳膊扭了起来。疼的王洪文忍不住大喊道:

“你们抓我干什么!我是来开会的!”

此时华国锋和叶剑英也走了出来,华国锋惋惜一般的叹了一口气,告诉王洪文组织的决定。而王洪文看到一旁的叶剑英,深知他的计划一定是被这位叶帅破坏,于是不顾一切,大吼一声就要向叶剑英身上扑过去。卫士眼疾手快,将他当场扣押在地。

华国锋与叶剑英

而王洪文依旧还在抵死反抗,并且还用嘶哑的嗓音喊道:“为什么要抓我,你们有什么证据抓我!”

冰冷的手铐铐在王洪文的双手上,但他依旧不认账,最终只能将他先押送到秦城监狱。

而王洪文究竟是如何从毛主席最为器重的年轻一辈的领导人,走上被捕入狱的地步的呢?

历经工农军

1935年的长春,还被伪满洲国统治。此时长春的十分萧条,尤其是冬天,整座城市都陷入了冰冷的白雪中,不见天日,而王洪文便是在这个季节出生的。

当时的伪满洲国真正的主人-中国人,却被列为了四等公民,王洪文的家境又是贫农中的贫农,一切不公平和苛责的待遇都附加在王洪文身上,让王洪文从小就举步维艰。因此他对不公平的环境十分仇视,性格也变得逐渐偏激极端。

好在随着年岁的增长,解放战争的到来,辽沈战役获得成功后,长春也迎来了解放。王洪文的生活不再是困苦艰难,反而因为贫农的身份,不仅分到了田地,还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那时候的王洪文年龄已经不小了,但为了能够读书识字、走出东北,于是跟随解放军前去了扫盲夜校。虽然他学识不多,但学习起来十分刻苦,邻居便好奇的问道:“咱们现在有田有粮,日子越过越好,你还学这些干什么,又不能换钱。”

但王洪文却摇摇头,解释道:“我不想一直在东北,我要识字,以后留着用呢。”

而此时的王洪文还不过16岁,胸中却有丘壑,让人不禁感慨,这个少年日后必然大有所为。

建国后没多久,朝鲜战争爆发。毛主席提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因此我党要率领志愿军北上支援朝鲜人民,而王洪文知道这是一个机会。虽然那时候倡导工农平等,但王洪文还是认为军人更具荣誉。

若是幸运,他能抓住时机,扶摇直上,或许就能摆脱底层人的命运。于是王洪文二话不说,加入了志愿军奔赴前线。

但是战场上枪林弹雨,尤其面对的是比自己强大数百倍的美国,尽管志愿军英勇抗敌,但是牺牲者比比皆是。好在王洪文比较幸运,没有上前线,而是当了一名通信兵和警卫员。

在战争年代,通信兵也十分重要,王洪文时常冒着轰鸣的炮火,穿梭战场前去送信。此时的王洪文心里想的不仅仅是要完成任务,还有要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因此他必须要活着回到家乡。

好在王洪文比较幸运,虽然战场惨烈,但王洪文毫发无伤。抗美援朝结束后,王洪文虽然没有立过什么战功,但因为表现比较出色,将他分配到了上海的棉花工厂。

那时候工人是人民的领导阶级,能成为一名工人实属至高的荣耀。而且王洪文获得了一个可以走出东北的机会,他只感觉未来前途无量。

那时候地域没有太多的界限,民族和各阶层互相融合,国内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王洪文作为东北人,性格豪爽,谈吐幽默,再加上相貌英俊,不多久就成为了工厂的中心。

在这个时期,王洪文还自觉去报夜校读书,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王洪文明白,想要闯出一番天地,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做后盾。

他这样的勤奋好学,又当过兵,身体体能也超出常人。不久后便成为了保卫科的科长,俗话说,春风得意马蹄疾,他如此顺风顺水,自然而然也吸引了许多年轻的小姑娘。

其中一个保婴员的姑娘,名叫崔根娣。虽然是临时工,但家就住上海,家境也比较殷实,见到王洪文表现如此优秀突出,忍不住芳心暗动。

时常前去科室,主动联络王洪文。一来二去,两个人便熟悉了,王洪文见崔根娣与自己年龄相仿,长相秀美,自然也动了心。

于是二人在大家的见证下,建立了爱情关系,不久后便在父母的许可下,领了结婚证。

但在新婚夜晚,王洪文跟崔根娣说道:“我们虽然结了婚,但是日子肯定不会这么平淡过下去。”

崔根娣有些疑惑,见妻子不明就里,王洪文说道:

“如今时代变了,我们工人要当家作主,所以我们得把握好时机,这样才能不被他人挟控命运。”

但在崔根娣眼中,平平稳稳的度日才是生活的正途,她实在不明白,王洪文口中所说的不甘平凡到底指的是什么。

随后不久,因为中苏关系合作彻底破裂,中央要警惕赫鲁晓夫式的领导,又因为在美苏夹击下,国内渗入了许多间谍和境外势力,社会一时之间人心惶惶。于是大家都开始暗中彼此监督,掀起了互相检举之风。

而这个时候,棉花工厂的有些领导不作为,王洪文早就不满他的做法,于是趁着这个时机,王洪文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了工厂的黑板上。

这件事引起了工厂的轰动,同时也扭转了王洪文的命运。

一跃成为副主席

因为王洪文贸然之举,惹怒了工厂的领导,他们认为王洪文这样是扰乱人心,将工厂放在火上烤。于是经过众人的讨论,决定开除王洪文。

王洪文这下更不乐意了,他一向追求公平,更不甘平凡的命运,自己的检举不仅没有换来公平的待遇,还被开除,气不过的他凭借着在工厂积累的人缘,加上他个人的领导能力,很快就将工人聚集起来,抗议工厂的不公之举。

见王洪文如此倔强,工厂的领导也只能无奈的妥协,最终还是让王洪文回到了他的科室。

王洪文这下明白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抓住时机,不断扩展资源人脉,上海一带的工人还真的以他马首是瞻,由此过后王洪文在上海工人心中可谓是精神领袖。

这极大满足了王洪文的虚荣心,然而好运气不止如此。六十年代,毛主席的左膀右臂之一张春桥前往上海办事。他来到上海后首先询问了上海工业的发展,从中也得知了王洪文的名字,他对这个能集结那么多工人的青年很感兴趣。

彼时的毛主席依然年迈,也急切的希望后继有人。曾经毛主席很看重林彪,但林彪身体不好,加上性格脾气沉默古怪,未必能扛起发展社会主义的旗帜。

人民需要一个有威信的领袖,不仅要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还得有坚定的意志以及远大的理想,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年轻。

年轻人是八九点的太阳,他们朝气蓬勃,未来是属于年轻人的。因此毛主席这些年一直在年轻人当中寻找可造之材,当张春桥得知王洪文可以领导数万名工人,并且这些工人对他心悦诚服,张春桥便决定要见一见这位年轻人。

而王洪文得知即将有大领导要面见自己的消息时,不禁有些紧张。他准备了好几篇演讲稿,可见到张春桥第一面后,愣是一句腹稿也没说出来,反而与张春桥探讨了一夜实践中认知的理论和经验。

张春桥没想到王洪文书没念过多少,对理论认知竟然如此丰富,对他更是由衷的欣赏。

回到北京后,他便将此事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很期待能见王洪文一面。恰好临近国庆节,王洪文便作为上海工人的代表前往北京观礼。

那一天毛主席让周总理将王洪文带到自己的面前,他要亲自见一见张春桥口中年轻有为的小伙儿。

“毛主席,您好,我是王洪文!”王洪文虽然有些受宠若惊,但在上海的一番历练也让他有了底气,因此并不怯场。这让毛主席对他的落落大方十分赞许:

“听说你的经历很丰富,可以告诉我吗?”

面对毛主席和煦的神情,王洪文朗声说道:“我是贫农出身,参过军,当过工人,什么都经历过。”

“这可是大话,你虽然有过这些经历,但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你怎么就知道自己什么都经历过呢?”

毛主席的反问让王洪文一时之间错愕了一会,随后他便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

“我明白了,我日后一定要多向群众学习,深扎理论基础!”

毛主席这才欣然点头:“我们就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这也是毛主席对王洪文履历看重的缘由,他不愿领导们将自己束之高阁,脱离群众,而王洪文虽然从群众中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认知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他也相信王洪文未来也会再归于群众。

于是在十大会议上,王洪文被提议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这个职位至关重要,很明显毛主席是要将他当接班人培养。虽然引起了众人的非议,但最后还是在有心之人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了既定事实。

本来以为王洪文可以慢慢成熟起来,但毛主席去世之后,王洪文却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竟然让装甲车进京,其背后的影响极为恶劣,最终经过中央领导人的讨论,暂时将王洪文羁押。

王洪文被羁押之后,又翻出了他过去许多旧账,虽然说法不一,但王洪文最终对此也是供认不讳。

王洪文一生的经历都是想要追求公平的环境和待遇为目标,一路走来虽然浮浮沉沉,却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代表。

从贫农到副主席,很多人对这样的经历啧啧称奇,但要作为人民的领袖,王洪文确实过于年轻,也过于鲁莽,最终一步错,步步错。

如今我们更要汲取王洪文的经验,了解他的不足,加以改正,让自己脚踏实地,稳步落实,切勿好高骛远,更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更好的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六安新媒体版权所有